
新成套改革之路
堅守品牌 轉型突破 砥礪奮進 再展宏圖
------太平洋成套改革之路
歷史與成就
上海紡機企業從事化纖裝備研發和生產的歷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紡機企業為國家重大項目金山石化及儀征化纖年產1.5噸滌綸短纖維項目成功投產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這為太平洋機電集團能夠聚集集團優勢企業,做強做優化纖成套設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產業發展和市場趨勢,太平洋機電集團于2005年2月整合了下屬專業從事化纖裝備研發和制造的二紡機化纖事業部(紡絲設備)、上海新四機機電有限公司(后處理設備)、上海太平洋技術有限公司(控制系統)等企業而成立的上海太平洋紡織機械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是集產品設計、工程設計、工藝設計、制造加工、工程施工、安裝調試及開車服務為一體的成套設備制造企業。公司成立以來為中國化纖工業的大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有近百套生產線已提供給國內外用戶使用,總計增加產能近300萬噸。
傳承與改革
2015年以來中國化纖產能已達到世界總產能的70%以上,對設備制造商來講,中國國內對化纖成套設備的增量需求已處于停止狀態。同時,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大量落后產能的淘汰是必然的趨勢。因此,紡機制造企業也面臨著一次新的重大調整。只有及時調整經營模式,才能贏得市場先機。
2016年太平洋機電集團按照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要求,結合太平洋機電集團的實際情況,實施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的新一輪國企改革。通過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盤活存量,激活增量,引入社會資本,實現了產業的深度調整,成為一個能適應上海特定區域、滿足市場需求、為用戶創造價值、結構輕盈的現代化企業。
上海太平洋二紡化纖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而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新的太平洋成套公司將更加突出“為用戶創造價值”這一經營理念。通過企業結構重造、運營流程重塑、管控方式重建,著力構建技術型的營銷體系、服務型的制造體系和集約型的管控體系,實現企業經營模式的大轉型;形成以市場營銷拓展、核心產品研發、用戶全流程服務等為主的輕資產結構的技術服務型企業;從過去重資產投資,向重技術服務投入轉變,實現更好地服務用戶的目標。
品牌與堅守
一個企業品牌的建立并被市場認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一代一代紡機人鍥而不舍的努力。市場一定是波浪型發展的,企業不應在低谷時放棄自己的堅持,而是要積極地面對市場的挑戰,主動作為,主動調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當然,太平洋成套公司將繼續堅持“成套+工程+服務”的企業運作模式,不斷提升在國內外市場上“SHANGHAI PACIFIC”的品牌美譽度,為中國化纖成套裝備走在世界前列做出應有的貢獻。
百年企業一定需要工匠精神,只有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把企業做好。
轉型與突破
公司近5年來一直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場,主要市場在亞洲,以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及東南亞國家等重點區域。這些國家目前化纖設備還無法實現國產化,這為我們中國企業不斷擴大海外市場份額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當然,這些國家對化纖設備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這也要求我們中國企業不斷提升化纖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質量,從價格取勝向以質量取勝轉變,真正體現中國化纖設備的水平和能力。
我們公司地處上海,大都市對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內涵形成挑戰,企業經營的各方面成本壓力很大,所以必須走轉型發展之路;從追求規模發展,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充分發揮企業的綜合優勢,充分整合社會有效資源,充分挖掘企業的區域優勢,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尤其是要緊跟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方向,尋找企業自身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堅持做專、做精、做優,使企業的發展更符合用戶需求、市場要求、上海特點、國家方向。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智能裝備的技術不斷突破,化纖設備也必將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用戶對化纖設備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才會得到有效的滿足,才能更好地服務用戶、服務市場。這也是我們公司化纖成套設備需要努力的方向,公司將繼續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為中國化纖設備的技術提升作出努力。
創新與希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持續穩健發展的關鍵就是在于不斷地超越,不斷地創新。好的企業一定是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長期以來中國企業普遍追求數量上的發展,缺少突破性的創新努力,創新能力弱也是企業急功近利的綜合寫照。
這些年來,我們公司在化纖產品上更注重與纖維生產工藝的有機結合,尤其是在產品研發時就注入了工藝的元素,使生產的成套設備更具適應性,更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所以無論是國內客戶還是國外客戶,我們太平洋的成套設備均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優等的纖維產品,得到了用戶地肯定。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缺乏有力的動力,市場增量動能不足,國內外企業的競爭越發激烈,企業只有加快調整轉型、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才能適應嚴峻的競爭局面。我們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著力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實現以更優的服務質量、更佳的產品質量、更好的產品適用性來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目標,走出一條適應上海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新路。